近日 ,由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主办的盐碱地产业发展大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 。会议旨在通过多方研讨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 ,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发展平台 ,推进盐碱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自政产学研领域的相关专家就盐碱地综合利用 、产能提升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
会议指出,盐碱地作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和潜在的粮仓 ,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拓展农业生态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要科学制定改造利用的规划,分区分类施策 ,确定不同的改造利用技术路线。因地制宜发挥盐碱地的功能和利用价值,构建多元化的盐碱地利用新业态 、新模式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 ,赋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把“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结合起来,采取工程技术 、生物技术 、育种技术,进行综合化 、差异化 、个性化治理,提高盐碱地治理改造的质量和效率 。
会议认为 ,盐碱地多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和敏感区,要根据植物的耐盐碱特点和盐碱区的土壤类型、气候资源特征 、水资源状况 ,因地制宜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同时要关注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在轻度盐碱区可以发展以优质高产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产业,在中度盐碱区可以发展以耐盐碱特色牧草为主的生态草牧业,在重度盐碱区可以发展以占用空间为主的设施农业和以特色养殖业为主的现代畜牧业。
会议分享了不同地区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典型案例 ,吉林省在盐碱地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方面,从旱田改水田 ,实施以稻治涝、以稻治碱的试验,并以种稻的方式改良了周边盐碱土地 ,再到以水压盐碱 ,把不毛之地变成良田 ,政府与科研单位合作,实现了向盐碱地要粮增粮的目标 。4008云顶集团集团在吉林省通过种养循环模式 ,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盐碱地改良 ,在盐碱地上种玉米,亩均增产100斤以上 。中化环境在西部盐碱地治理上,推广盐碱地种水稻模式,开展稻蟹 、稻鱼绿色种养 。会议还进行了相关企业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清新